贵阳市脱贫攻坚历史进程纪实(上)
澳门新葡亰网站:2018-04-08 10:11:30 来源:澳门新葡亰网站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贵州省组织了有筹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众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产生明显变化。其中,贵阳市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脱贫劳动始于1985年,从处置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扶贫攻坚奔小康到今天进入以精准扶贫为目标使命的脱贫攻坚新阶段,历经30余年。本专题旨在对此历史进程实行记录与整理的基础上,力求呈现脱贫攻坚这一大方略在贵阳的实践与成效。
一、 脱贫攻坚初期情况(1985年-1995年)
1985年,贵阳市针对当时城郊经济发展差异,特别是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不平衡,市委、市政府提议:发展不忘边角,富裕不忘贫困。先后组织3批扶贫劳动队,深入到贵阳市贫困程度及困难较大的高坡、偏坡、下坝等乡镇,按照“帮班子、出点子、找路子、育苗子、给引子”(“帮班子”,即首要是帮助建好村党支部;“出点子”,即为村民们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即切切实实帮助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育苗子”,即培养和选好带头人;“给引子”,即必要时给点资金,引导农民投入)的帮扶思路,实行了不脱贫不脱钩的目标责任制。先后拿出资金近千万元,建公路、架电线、修水利、办教学,极大改变了一些贫困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1994年4月,国务院发出《八七扶贫攻坚筹划》,提议用7年时间在全国处置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此时,贵阳市尚未实行“市带县”体制,所以,没有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贫困面不大,贫困人口大约在1.5万人左右,未被纳入国家扶贫攻坚的首要区域。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欠开发、欠发达”仍是首要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全省农村一样,基础设施建造欠账多,困难大,加之地处内陆,有70%的国土面积在喀斯特地段上,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在此期间,市委、市政府首要动员和组织市、区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对1986年以来确定的全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18个边远村和少数民族村,采纳异地搬家、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等方式增强扶持力度,使这些较贫困的村逐浙地增强了发展后劲,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到199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4.7万人下降到1.5万余人。
在实践中摸索尝试的贵阳市扶贫劳动,形成了当时的一些准则雏形,对全市扶贫劳动的整体推动和井井有条展开乃至后来的扶贫脱贫劳动,探索到了行之有用的方式方法。一是实行建档立卡制。为使扶贫攻坚做到心中有数,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摆设下,对贫困村人口实行逐村逐户调查,建立贫困人口根本情况档案。经过建档立卡标准化,达到县有表、乡有册、村有簿、户有卡。在此基础上,还把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贫困村、户的根本情况、贫困村示意图、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办法等上墙公布,实行定对象、定使命、定项目、定责任、定成效和按时间等“六定”责任制,把中央提议的扶贫劳动实施到村、到户。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的领导均有一个扶贫联系点。各区党政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纪委的首要承担同志也相继建立扶贫联系点。当时,全市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建立扶贫联系点153个,副县级以下干部联系贫困农户达728户。三是明确帮村扶贫责任。各帮村扶贫单位分别与各区党委和政府签订目标责任协议书,明确劳动责任。四是展开督促检查。按期检查帮村扶贫劳动,调查了解情况,检查“第一责任人”责任实施及劳动展开情况,研究处置劳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委、市政府每年举行帮村扶贫劳动座谈会,回顾、交流经验,宣传典型。
二、 脱贫攻坚推动阶段(1996年-1999年)
1996年,贵阳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后,农村贫困人口由1.5万余人,增加到31.58万人,带进了修文、开阳、息烽和清镇等三县一市。其中:息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贫困县。该县1984年总人口22.4655万人,农业人口19.9627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1元,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有贫困村131个,贫困人口4.0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0.33%。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301~400元的2.7458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19.59%;201~300元的2.892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7.7%;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下的极贫人口7.4022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2.1%。
为全面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筹划》各项指标,彻底摆脱贫困,我市在扶贫开发方面采纳了有力的办法。一是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各级、各部门深入农村。采纳干部驻村扶贫准则,建立和推行干部驻村入户的扶贫准则,各市级机关共选派100名大专以上学问程度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三县一市的边远贫困乡、村展开扶贫劳动,各区(县、市)也选派了200名干部驻村扶贫。对农村贫困状态摸底,加深了解,按照前期探索出的帮扶思路(即:帮班子、出点子、育苗子、找路子、给引子),进一步全方位对贫困村实行帮扶。支撑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特别困难户子女上学和处置个别农户窘迫的生活问题,推动了农村扶贫开发劳动。二是市委、市政府按照扶贫开发使命加重的实际,除对全市唯一的国家贫困县息烽县给予支撑外,市里还从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造方面做了大量劳动。比如,以工代赈坡改梯建造、农村贫困户建房和茅草房改造、乡村公路建造、水利建造、农村中小学建造、卫生院建造及广播通讯建造等。其中:以工代赈坡改梯工程,每年除省里支撑资金外,市里从1996年起,每年拨出专款600万元,安排筹划4万亩。经过连续五年的努力,到2000年共完成坡改梯工程20万亩。该项目的完成,对边远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耕地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扶贫攻坚,1998年末,贵阳市公布: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根本处置温饱。
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巩固扶贫攻坚成果。为处置农村贫困人口住房难、行路难问题,我市从1997年开始较大规模试点,加大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1999年市级财政投入乡村公路建造1100余万元,使1314个村根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大力支撑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便了物资运送和群众出行;在社会事业方面,共投入1000余万元,改善农村中小学设施,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广播电视通讯等;支撑贫困户建房和改造茅草房工程劳动相结合,当年投入资金950余万元,搬家改造223户。1998年全面推开“茅改工程”,到1999年底,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帮助3022特困户改造了危房和茅草房。此项劳动持续至2004年,全市总计改造茅草房户数3.7万余户,贵阳市农村面貌彻底改观。
三、脱贫攻坚发展阶段(2000年-2017年)
为了稳定脱贫奔小康,新世纪初国家又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贵州省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有关切实做到新阶段扶贫开发劳动的决定》,贵州省扶贫办下发《有关全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村意见》。贵阳市认真落实中央、省的文件精神,作出《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有关新阶段搞好扶贫开发,加快小康建造的决定》,始终坚持把“三农”劳动作为全市劳动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和扶贫开爆发为“三农”劳动的重中之重,推动扶贫劳动上新台阶。 按照2000年3月15日《省扶贫办有关展开扶贫开发调查研究的通知》精神,贵阳市、区(市、县)两级认真展开了调查,汇总了“八七扶贫劳动情况”上报省扶贫办,经省确认,息烽县已越过温饱线,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不再作为重点县上报国家扶贫办;批准了全市人均纯收入在1300元以下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8个、重点村449个,涉及52万贫困人口,重点对象是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下的179个村、5万户、21万贫困人口。按照省的批复和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市扶贫办制定了《贵阳市2001-2010扶贫开发规划》。《规划》针对贫困人口首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居住在较边远的深山区、石山区,水利设施差,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缺乏后劲的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造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输出。2001-2017年扶贫开发没有确定有重点县,只有重点乡(镇)、村,国家、省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有限,扶贫开发资金大头仍然靠地方政府投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和整村推动、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三项重点劳动,中央、省、市扶贫资金井井有条地投入到贫困乡、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准则全面建立,为增进全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农村经济得以平稳发展,扶贫攻坚取得实效,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目标,18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5.9万农村低保人员实现应保尽保。
在全面剖析全市所面临的扶贫形势后,可以看到扶贫开发劳动使命依然艰巨。当时虽已从以处置温饱为首要使命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可按照23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新标准线,全市仍有32.03万贫困人口,而且呈区域性和“插花式”分布,扶贫开发成本高,扶贫攻坚难度大,贫困乡(镇)的“减贫摘帽”时间紧、使命重。
恰逢此时,中共中央下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7年—2020年)》(中发〈2011〉10号)、国务院下发《有关进一步增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为认真落实实施中央文件和省扶贫开发劳动会议及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市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有关切实做到新一轮扶贫攻坚劳动的实施意见》,以实现市第九次党代会提议的“一先二超一提高”奋斗目标的需要,认真落实实施国发〈2012〉2号文件,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和打造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需要,实现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率先实现全面建造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办事城市、富裕农民、发展农村”的劳动思路,贵阳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7年的2.6:1缩小到2.5:1,处置农村23.91万人的饮水平安问题,提前3年完成农村饮水平安使命。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市32.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越过贫困线,其中:云岩区0.06万人,南明区0.06万人,花溪区4.68万人,乌当区2.03万人,白云区0.57万,小河区0.23万人,清镇市7.07万人,修文县5.56万,息烽县5.06万,开阳县6.71万人。全市18个贫困乡(镇)在全省率先实现“减贫摘帽”,根本公共办事首要领域平均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但总体来说,贵阳市脱贫的水平较低、基础较脆弱、成果还不稳固,扶贫开发劳动,任重道远!(待续)
(编辑 李亚玲)
编辑单位: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汪东伟
遵义启动营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从9月6日起,遵义市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营商环境整治“ ...
专家学者齐聚贵阳 探讨通航制造和旅游产业发展
昨日,2018国际通航制造和旅游产业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 ...
贵阳力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 助力经济发展“换道超车”
9月8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先进制造产业研讨会在 ...
多家酒企共话酒业发展
昨日下午,作为2018年第八届酒博会系列活动之一的经销商 ...
酒博会现场花絮
酒博会首日,除了人气十足的茅台酒展区,位于4号展馆的“...
首届中国影片美学年会聚焦“变迁与传承”
国家影片局艺术处处长陆亮说,“如何坚守中国影片的美学 ...
冯骥才悼念常宝华:他是永驻文艺史的人物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今天逝世,享年八十八岁。1976 ...
《魅力中国城》“南北两扇门”携手书写经典佳话
据奚志农回忆,2017年,自己与同伴来到唐家河,在拍摄世 ...
中国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暗暗》将赴俄演出
中国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暗暗》赴俄罗斯交 ...
韩寒公布新片《飞驰人生》幕后主创团队
韩寒导演的新片《飞驰人生》正在拍摄中,继公布首张海报 ...
北京冬奥组委举行场馆化劳动动员摆设会
北京冬奥组委6日举行场馆化劳动动员摆设大会,北京市副市...
日本因北海道地震取消与智利足球友谊赛
日本足协6日宣布,由于北海道6日遭遇地震且有余震或许, ...
热身赛C罗缺阵,葡萄牙1:1平克罗地亚
缺少C罗的葡萄牙男子足球6日晚在葡南部阿尔加夫球场1:1战平了...
U21国青四国赛:中国队暂平塔吉克斯坦队
“2018年中国足协中国之队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下称: ...
姆巴佩因推倒对手“染红”遭停赛3场
上轮联赛吃到红牌的法国足球甲级联赛巴黎圣日耳曼队球员姆巴佩5日收到...
圆你名校艺术梦 贵州首家专业艺术学校成立招生
4月8日下午,贵州首家专业艺术学校禾田夕艺术学校正式成 ...
性感小露香肩比大长腿优雅还略胜一筹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
碎花裙配上运动鞋甜而不腻少女最爱穿碎花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
昔日队友,相遇容易相忘于江湖难!韩范穿啥哟第13期:郑秀妍、金泰妍、IU、泫雅,四个当红时尚Solo女王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
30个Look教会你穿一字领 别再说宽肩臂厚
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

CNNIC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讯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详细]
- 《2018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技术架构篇》发布(全文+视频)
- 速读区块链 ▏政府推动动态(第五十三期)
- 大数据重塑环保产业新业态
- 山西省2018年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处置方案名单公示
- 大数据加速医药研发

立心铸魂兴伟业——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教学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大大总书记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事业的深刻思考,走访学校、深入校园,细致聆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 ...[详细]




